55年老红军被免职回乡,不在授衔名单里,朱、彭、陈下令必须有他
点击上方 “档案风云 ” → 点击右上角“...” → 点选“设为星标 ★ ”为 档案风云 加上星标,每天收看精选好文!
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,有一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物颇为特殊。
此人并未在授衔时担任任何军职或地方职务,原则上本不应该在授衔名单中。
他曾是红军的团长、师长,八路军的支队司令员、军分区参谋长、旅长,直至野战军的纵队副司令员、军长,还曾任省军区司令员。
此人战功显赫,智勇双全,南征北战,功勋卓著。
到了1955年,尽管他已被免职回乡,但仍被评为中将,朱、彭、陈下令必须有他。
不在授衔名单的老红军
1955年,共和国授衔仪式上,一位特殊的人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。
这位既未在军中担任职务,亦未在地方任职的人物,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。
他就是被誉为“肖诸葛”的肖新槐,一个以智计著称的战术家。
肖新槐的军事生涯极为丰富,他曾任红军团长、师长,八路军支队司令员、军分区参谋长及旅长,后又升至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、军长,甚至担任过省军区司令员。
此人以多谋善断、指挥若定闻名,南征北战,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
风云激荡的岁月里,肖新槐参与了无数次关键战役。
1934年,当红军被迫长征时,他率领的红9团作为先锋,冲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。
特别是在湘江的恶战中,面对远超己方的敌军,他果敢地命令部队占领关键渡口,历时数日的血战,最终确保了红军的安全过江。
此役,红军损失惨重,由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,而红9团更是伤亡惨重。
遵义会议后的1935年,肖新槐带领部队勇渡金沙江,四渡赤水,保障了红军的战略转移。
在奇袭天时,面对困境,他身先士卒,率队突围,即使左臂负伤,仍毫不退缩,继续指挥部队奋战,最终成功突围,保障了军队的安全。
在那漫长而艰难的长征道路上,肖新槐身先士卒。
他和部队一起,翻过雪山,跋涉草地,历尽饥寒交迫、疾病困扰,终于完成了横跨11个省份、长达二万五千里的壮举,历时一年零两天。
1936年11月,长征胜利铺就的荣光还未褪色,肖新槐又投身于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深造。
1937年,他被派往山西,任新军军官教导9团军事教官组长,专责游击战术训练。
他总是认为,训练如战斗,战斗如训练,训练好了部队才有战斗力。
他同官兵同吃同住,共同训练,不畏严寒酷暑,亲身示范,亲力亲为。
1938年3月,他担任新军决死第4纵队训练部长,负责培训抗日的精兵强将。
他的训练严苛而有效,让无数官兵成为了能征善战的战士,为抗击侵略者立下汗马功劳。
1939年1月,他升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支队司令员,在神堂防御战中,以其高超的兵法和灵活的战术,使得部队如同鬼魅般现身消失,使得日军惊惶失措,不敢轻举妄动。
在日军犹豫之际,肖新槐带领部队发起突袭,大败日军,一举歼灭450名敌军,缴获重火力,令日军闻风丧胆,同时也让120师上下对他刮目相看。
他们以群众为依托,深入了解敌人动向,以快速机动的战术,时而发动突然的伏击,时而迅速转移阵地,屡屡给敌人以致命一击。
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,使得敌人疲于奔命,而我方则不断壮大,一次次在战火中锻造出新的胜利。
1940年,抗日战争如火如荼,肖新槐统率部队与日军交战420余次,不仅参与了声名显赫的“百团大战”,更是带领将士们展现了非凡的英勇与顽强。
在这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,他们连战皆胜,共击毙、伤、俘日军及伪军达1万2千余人,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。
一次,他们甚至攻克了日军坚固设防的天险——娘子关,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嚣张。
为了表彰他的卓越指挥才能,部队领导机关特赠他“肖(小)诸葛”雅号,以示其智谋及勇猛。
1943年9月,肖新槐被调至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担任参谋长,协助司令员从事恢复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工作。
在他的努力下,不到一年时间,成功恢复并扩大了大片抗日根据地,发动民众建立起游击队伍,使之不断壮大,多次成功抵御日军的疯狂进攻。
他的部队创新战术如地道战、地雷战、破袭战等,屡屡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抗日战争胜利之后,肖新槐继续在军事领域发挥其才能,历任冀中纵队第3旅旅长、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旅长,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至华北军区第20兵团第66军军长。
在清风店、平津、太原等重大战役中,他带领部队勇猛战斗,歼灭蒋介石反动军队2万4千多人,压制了敌军的气焰,为后续解放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战后,他率部驻守天津、唐山一线,在和平时期不仅加强军事训练,还积极探索军民结合、边练兵边生产的新模式,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军队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朝鲜战场屡建战功
新中国成立之初,肖新槐获委以重任,担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军长兼党委书记,以及天津市警备司令员。
正值国家需要铸剑为犁之际,朝鲜半岛的战火却意外燃起,194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,烽火迅速蔓延至鸭绿江边。
肖新槐率领的第66军在朝鲜战场上历经四次大战,屡建战功,表现出难以匹敌的战斗力和坚韧不拔的军魂。
战争伊始,第66军首战即面对艰巨任务,原计划歼灭英军第27旅,战况却突变,迫使他们转而阻击强敌美军第24师。
肖新槐机智调整部署,一面以两个师牵制美军,一面以一师应对英军。
战事紧急,志愿军司令部又下达新命令,要求以主力迂回歼灭敌人。
肖新槐灵活指挥,迫使美军节节败退,但由于地形不熟悉与美军火力的凶猛,未能完全围歼美英联军。
首战未能如愿以偿,肖新槐深感责任重大,遂召开高级干部会议,仔细梳理战事,从失误中吸取教训,重整旗鼓,决心在后续战役中取得明显优势。
1940年11月,第66军奉命赴泰川北地区接替第39军,途中第196师遭遇南朝鲜军队,成功击退敌方数次进攻,毙伤敌75人,缴获野战炮三门。
第二次战役,肖新槐指挥更加果断,灵活运用兵力,全军展现出敢打敢拼的精神,六日激战后大败南朝鲜军,歼敌及俘虏达1300余人。
到了第三次战役,66军受命歼灭南朝鲜军两个团。
肖新槐决策迅速,分兵两路,猛烈攻击,一举突破三八线。
肖新槐率部趁联合国军全线撤退之机大举追击,与兄弟部队协作,共毙敌3000余人,缴获大量军械,圆满完成任务,赢得了志愿军司令部的电贺。
1951年1月,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不甘心于战场的胶着状态,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反攻,企图将中朝联军压回“三八线”以北,从而开启了第四次战役的序幕。
在这场关键的战斗中,肖新槐奉命在横城以北的五音山区域,阻击南下的敌军,与之展开了一场几乎以命搏命的血战。
在五音山的峻岭之上,志愿军和敌军展开了连续五昼夜的激战,这是一场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进行的较量。
肖新槐的部队顽强抵抗,反复击退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数百次进攻,最终毙伤俘敌1500余人。
随后,他又果断指挥部队在横城地区对南朝鲜军第8师发起猛攻,仅此一役,便歼敌4000余人,取得了被称为“横城大捷”的辉煌胜利,再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。
1951年4月,66军被命令回国休整。
彭老总在部队回国前接见军领导时,对肖新槐赞赏有加,说道:“你们一次比一次打得好,越战越强。”
免职修养,特殊待遇
肖新槐自朝鲜战场荣归后,多年征战的疲惫如同泥沙积累,逐渐显露无疑。
1953年的严冬,他决定暂别戎装,返回离别已久的家乡宜章沙坪上石口村,寻一段宁静的岁月来养息身心。
静谧的日子里,肖新槐并未像传闻中的高官享受特权,反而将革命的精神种子撒播在自己的故乡土地上。
他坚决拒绝了郴州行署安排的警卫班,理由是不愿意“惊动和麻烦地方政府”,风趣地表示,“回到家乡,还得归家乡的父母官管”。
最终,仅同意配备一名警卫员和一名护士,又有县委派来的一名干部负责联络和保卫工作。
在物资供应上,他同样展示了难能可贵的节约精神。
虽然县里已经实行计划分配,对他却是敞开供应,他依旧坚持简朴生活,很少购买超出计划的物资。
当地特产如油炸糖粑和红薯干,在他看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可口。
春节期间,县长带着酒和鸡来贺年,他坚持按市价付款,体现了他对平等原则的尊重。
肖新槐在家乡的日子,也是一个政策和原则的坚定执行者。
他居住的老土砖屋多年未修,一面墙因漏雨几近倒塌。
当村民们为他支撑墙体而砍伐后山树木时,他不但批评了这种行为,还坚持赔偿,并进行了自我批评。
此外,面对老战友的求助,他也不偏私,坚持原则,劝说大家不要违背政策规定。
在那个粮食紧张的年代,肖新槐了解到乡亲们因旧社会的苦难对粮食统购统销持抵触情绪。
他不仅用自己在长征中的故事激励乡亲,还亲自示范如何报答党的恩情,动员村民卖出余粮。
在他的感召下,乡亲们被深深感动,纷纷行动起来,不仅完成了统购任务,还超额完成了指标。
1955年,风起云涌的共和国将帅授衔大典中,原本的名单里并未有肖新槐的名字。
这位老将军,因年深日久的战火与风霜,身负重伤,更添病榻之苦,肝胆管结石症缠身,频繁化脓性胆管炎的发作更是让他痛不欲生。
尽管如此,他对于工作的执着与热情丝毫未减,每每稍有康复,便又投身于无尽的工作中。
1955年3月,组织上出于对他多年来无私奉献及身体健康的考虑,决定让他免职休养。
按照当时的规定,无军职者本不得参与授衔。
然而,肖新槐的情况特殊,他的英勇与牺牲感动了朱德、陈毅、彭德怀三位元帅。
朱德老总更是亲自提笔,强调除非有他的命令,否则不得排除肖新槐的名字。
这番情况,在上层的特别安排下,肖新槐于是以一种罕见的方式出现在授衔名单上。
在1955年9月的授衔典礼上,尽管他既无军队职务也无地方职务,肖新槐仍被授予了中将军衔。
这在军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,有人议论纷纷,有人赞叹不已。
但更多的,是对这位老将深深的敬意与怜惜。
那一刻,肖新槐站在台上,带着对共和国深沉的爱与忠诚,接受着荣誉的同时,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。
参考资料:
《宜章红故事》作者: 中共宜章县委,宜章县人民政府编寒门名将肖新槐余东林肖贤举